随着未来更先进的探测技术的出现,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情况会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对于地球内部的温度,也能更精确的估算,这有助于帮助人类了解地球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放射性物质在地球内部是如何分布的。直接测量是不可能了,目前人类在地球上打的最深的孔——科拉超深钻孔,也不过才12262米,与6371千米的地球半径相比,就是薄薄的的“一层皮”。
1、为什么人类能进入地球,而只能停在月球表面?
这个问题很简单,邀请了,就认真回答一下。我们登月计划分为三步,即“绕、落、回”,“绕”即较近距离对月球表明环境,山川、丘陵等地形地貌进行测量,“落”即在条件成熟时对月球实行软着陆,这个阶段可以利用巡视车对月球表面的月壤、月岩进行更为细致采样、分析,为下一个阶段更深入的研究做准备。“回”是第三个阶段,在第二个阶段的基础上携带小型的钻岩机、采样机软着陆月球后,然后携带样品返回地球,
以上三个阶段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目前进行的就是第二阶段,原计划2020年左右完成第三阶段,现在看来,第三阶段肯定是2020年后的事情了。学会走路然后才能飞奔从以上三个阶段的计划来看,显然没有进入月球内部的计划,进入月球内部已经属于月球开发的阶段了,属于第四步,甚至第五步后的计划了,前三步都没有载人登月的计划,还没能建立月球哨所或者基地,怎么能实现开发,向月球内部深处勘探的能源又如何解决,先要学好走路才能飞奔,
2、为什么测量珠峰是人力测绘?卫星测绘不了吗?
测量珠穆朗玛峰的高度需要人工测量一是因为测量精度要在厘米级,遥感卫星测量高程精度只有2米级,二是因为珠穆朗玛峰顶部有积雪,测量高度须测峰顶基岩的高度。关于珠穆朗玛峰的高程测量,2020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协调组组长、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党亚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制定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的技术方案时,对多种不需要人工登山的方案也进行了论证,比如直升机送人登顶、航天飞机测量等方案都因技术原因被否决了,
最终2020年珠穆朗玛峰的高程测量的技术方案是测绘队与登山队一起登山,综合运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卫星测量、精密水准测量、光电测距、雪深雷达测量、重力测量、天文测量、卫星遥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等多种测绘技术来精确测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卫星测量需要测绘队登至珠穆朗玛峰顶部后,找到雪层下的基岩,安装导航卫星接收器,
与以往依靠GPS不同的是这次测量同时参考全球四大导航系统(我国北斗、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并且这次测量以北斗导航系统的数据为主。安装导航卫星接收器就可以建立珠穆朗玛峰在地球数字化模型中的三维坐标,通过计算即可得到珠穆朗玛峰高度的数据,精密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水准测量法是目前工程中最常用的测绘方法。
珠穆朗玛峰高程的测量理论上从最初的基准点青岛海拔基本面开始,每35米设立标杆,用水准测量仪计算标杆尺度的变化,在水平视线内测标尺之间的高差,然后将高差累加,直到珠穆朗玛峰,实际上不用如此麻烦,1997年就测出了拉孜县的海拔,2005年测绘出了珠穆朗玛峰5600米处测绘站的海拔。这次测量可能是测量队员峰顶后放置觇标,从观测站观测觇标,利用三角函数计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光电测距应该是辅助水准测量,利用光电测距仪测出珠穆朗玛峰顶与山腰观测站的直线距离,相当于在三角函数运算中知道了一条斜边长,使运算更简便准确。雪深雷达测量测量队峰顶后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设置雪深雷达,以后珠穆朗玛峰顶的积雪深度会实时监测传输给地面观测站,这些监测数据就可以为以后无人机或航天测绘,或者精度提高之后的遥感卫星测绘消除因积雪厚度变化带来的误差。
重力测量根据万有力公式F=(GMm)/r^2,我们知道海拔越高,r越大,理论上物体所受引力越小,所以物体在地面与高山重力测量会表现出差异,根据相对差值,我们可以计算出高度。图为1965年,我国科考队在珠穆朗玛峰6500米处进行重力测量2005年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时,重力测量实验最高在珠穆朗玛峰海拔7790米处进行。